人大附中官网(c.log911.cn)讯(记者 孙江波)2月21日,全面负责早培高年级教学工作,主抓早九的张文胜老师召开部分早培新老师的座谈会,谈师生关系如何相处,怎么融入,如何激励和规范等问题。谈问题,诚恳深入;讲方法,具体,生动,为新教师或初入早培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建议。
翟小宁校长认为,“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”。张文胜老师首先谈师生关系如何相处。他说,有的新老师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,这很好,但给一个建议:老师和学生相处,首先是师生关系,先做老师,老师做好了,再发展为朋友也无不可。
了解是教育的前提。他说,任课老师应主动和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,虽然每个人观察的侧面是不同的,但是班主任对班级了解更深入,更丰富,可以为任课老师提供一个参考。了解这些信息,再加自己的眼光,既可以事半功倍,也可以各自发现孩子身上不同的优点。这其实反映了刘彭芝校长所提的,“多一把尺子,就多一批人才”。向班主任了解是个基础,任课老师自己的课堂观察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教学能力。
谈到了解孩子,张文胜谈到孩子的一些特点,比如有些孩子把太多时间用来学习,童年时很少接触大自然。他举了个俗语“花生不是真大,是泡出来的”,说明家庭教育过分看重学习而忽视立德树人而发生的一些问题。
谈到老师的作为,他说,老师要主动创设让孩子展示和露脸的机会。一个孩子获得一个露脸的机会,可能会高兴好几天。老师也要明确底线,要让同学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老师不允许的。孩子们真正相信的是“做的宣言”,光说不做,孩子们是不理会的,但若是见了真章,孩子们就知进退了。
孩子们“关键的场合不掉链子”,他强调,批评的关键是要说服,让孩子明白到底哪里错了,为什么错了。目前孩子们不迷信权威,但规矩感差一点。最难的是课堂纪律的问题。孩子活泼没关系,但是他引用周建华书记的观点,“乱哄哄的课堂肯定是不允许的”。教师批评要就事说事,不要任意夸大,轻易牵扯到做人的层面。